一、温室大棚产业化经营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温室大棚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企业和农户之间主要的利益联结方式是契约。违约率高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问题之一,成为制约温室大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其根本原因是违约收益高于违约成本。
当前的公司+农户组织模式中,公司和农户都存在违约倾向及实现可能性。之所以选择违约其根本动力在于公司和农户都希望自身利益最大化。具体地说,公司或农户是否选择违约取决于对违约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当违约行为带来的期望收益远远大于不违约的正常收益,且付出的成本极低时,当然会选择违约;当违约成本高于违约收益时,双方都倾向于履约。如“雨云”公司与浙江余姚等地农民签订榨菜收购合约,合约到期时因合约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出现农民隐瞒产量现象,而企业却不能对这种行为进行实地调查,因为对众多分散的农户进行调查的成本太高了,最后使企业不得不承担合约以外的损失。又如,山东省莱阳市龙旺庄镇东方果蔬合作社与烟台北海公司签订荷兰豆产销合约,合约到期时,市场价格跌到了约定价格以下,这时如果要求北海公司按合同收购荷兰豆,将承担全部的市场价格风险;但如果北海公司责任被完全免除,农民将会承担全部的市场风险"事实上北海公司通过对荷兰豆压低收购价格减少了自己的风险。以上事例表明,不论是农民违约还是公司违约,都是作为理性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表现出的机会主义行为。
二、龙头企业融资难
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供给量小
从理论上讲,国家财政、银行信贷、农户投入和民间资本等都可能成为温室大棚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来源。但在现实中,能够为温室大棚农业产业化提供稳定、充足资金来源的融资渠道却较为单一,主要是网点遍布广大农村的农村信用社,国有商业银行用于农业贷款的资金量很小。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的有关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我国农业贷款余额为21055亿元,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11.82%,与1994年相比贷款余额总量增加了16085亿元,但占金融机构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却降低了8.31个百分点,毫无疑问,这对于温室大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非常不利。
市场化的资金供给体系发展缓慢
目前,能够为温室大棚农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从1998年以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按照集中化管理的要求和规模效益原则,业务重点逐步向大中城市转移,相应撤并了大多数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现存县及县以下的机构业务单一,并且对法人的贷款不具审批权;农业发展银行因其政策性金融业务仅限于加强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封闭运行,服务农业产业化的功能严重不足;农村信用社的职能导向是面向农村、SR务三农,但因其业务单一、实力较弱,支持农业产业化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从间接融资的角度看,金融机构对温室大棚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严重不足,尚不能满足温室大棚农业季节性生产便捷、灵活的资金需求。
三、温室大棚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市场与生产的对接有些错位
市场目标定位不明确
我国温室大棚农产品市场建设中,普遍存在着贪大、求全、注重硬件建设,经营品种片面瞄准高收入人群,不问经营性质、经营门类、追求数量多,规模大、层次高、功能全等问题,陷入“大型化”,“精品化”,“楼层化”,“景点化”的规模中,致使目标市场的定位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脱节。这样往往形成目标消费群体越做越小,商品市场出现了大量闲置,出现了背起包袱建市场,建起市场背包袱的恶性循环。
市场的品种定位与商圈半径优势产业发展脱节
在一批有形温室大棚农产品市场中,市场平面建设规划都很大,但部分市场在当地没有相关的产业资源优势,同时又没有相应的购买力,建成后市场闲置现象很严重;或者是当时运作还可以,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缺乏后劲而呈颓势。
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交易的服务功能单一
现在的许多温室大棚农产品交易市场主要是提供交易场地、磅秤租赁、中介服务,有的采取了统一司磅、统一开票结算的方式,实行现货对手交易,这些只满足了客商交易的基本需求,并没发挥市场的整体功能。
四、农资市场存在的问题
管理体制不顺
① 缺少主管部门 农资流通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农资的经营与监管,究竟由那个部门为主负责,法律和政策都没有明确规定。同时,由于相关的监管部门分属条块,而条块之间出台的政策又不统一,部门之间难以协调。
② 市场监管困难 目前与农资经营管理相关的部门涉及商务、农业、林业、工商、质监、安监等,只有农业、工商等部门机构延伸到乡镇,其他部门的机构只到县这个层级,多数监管机构由于人手不足,执法缺位或不到位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出现整个县的农资经营户都证照不全。如太湖县安监局,不到10名工作人员,从事危险化学品管理的人不到3个,面对279个农资经营户和其他的需要颁发危险化学品经营的企业,他们没有精力、也不可能完全监管到位。
③ 管理制度缺失 由于现行体制存在着制度上的缺陷,相关机构在利益驱动下,变服务为收费。如登记个体私营户手续相对于登记为企业要简便得多,基层工商部门经费不足需要依仗自身收费解决。对于个体户,工商部门可以收取工商管理费,这样无论是基层工商还是地方财政,都愿意发展个体私营企业,不仅基层工商机构的经费得到保障,而且有利于地方财政。再如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其前置条件是对农资经营企业进行安全评估和对员工进行培训,而安全评估与员工培训由于没有明确放开,实质上这两项工作还是在安监系统内部运作。由于安全评估机构基本上是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派生出来的,评估结果又需要得到安监部门认可,经营人员培训作为安监部门的工作职责,这就成为相关机构收费的重要渠道。
市场发育不够
①缺少温室大棚农资大市场,目前,农资物流还是一种自发行为,许多交易难以纳入政府监管的视野,整个农资物流基本上是处于分散的自由发展状态,使得农资市场资源分散,形不成规模优势。
②温室大棚没有形成农资产业集群 农资流通体制改革后,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的生产、流通、销售各行其是,由于分属农业、工业、商务等部门,在农资经营这样一个复合型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相互脱离,协调与结合得不够。
③现代流通发展不够
农资市场与物流配送体系没有真正形成,农资代销、铺底销售还没有被连锁经营所取代,主力企业与加盟连锁企业关系脆弱,缺少除供货关系之外的品牌、管理、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的政策,但由于相关政策涉及多个部门,操作起来较难,尤其是加盟连锁的政策不明确,农资连锁经营发展不顺畅。商务部开展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了试点企业加盟企业的合作,即便如此,还是要受制于政策的不配套和有关部门的执行不到位。
(作者:郑新雨 北方温室大棚建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