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广州花卉生产约60%是个体生产,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跟风”生产的现状较突出,缺乏科学种花的意识,导致品种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不高,难以形成批量化且质量稳定的产品,不适应现代市场流通对花卉产品批量化、优质化和稍细化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制约因素有三个:一是花卉生产设施设备投入不足:二是花卉标准化生产技术缺乏:三是实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企业不多,难以形成质量一致的批量产品。
广州芳村岭南花卉市场:省内最大的花卉综合市场
尽管广州花卉的保护地栽培面积占种植面积的15.3%,占全省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的25.4%,但温室大棚的面积(含日光温室)所占比例不高,只有4.9%,而荷兰、美国、韩国、日本的设施栽培面积所占的比例分别达13%、31%、57%和67%。广州花农每人拥有的温室大棚为0-05公项、简易设施(荫棚)0.05公顷,而美国花农每人拥有温室大棚面积平均为0.5公顷、简易设施0.3公项,差距极大。因此,在花卉生产中往往只看到高产出的一面,忽视高投入的一面,温室大棚生产设施投入不足,导致质量差而不稳,难以实现高产值、高利润,相反,却要承担高风险。除少部分企业、少部分产品是在先进设施中生产外,绝大部分是在露地或简易设施中生产,造成产品质量差,竞争力不商,严重影响经济效益。
促进广州温室大棚设施花卉生产产业更好发展的建议:
加强温室大棚设施栽培的设备研制与栽培模式研究
结合广州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根据不同市场需求,研制出适合本地区使用的不同档次、不同形式的栽培设施,降低温室大棚设施成本,特别是适合观叶植物、种苗生产的温室大棚设施,从而规范花卉温室大棚设施生产。进一步完善温室大棚设施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制定标准化、专业化生产技术规程并加以示范推广。通过栽培模式的合理化以及栽培管理水平的提高,达到花卉周年均衡生产和高质高效的目的。
现代化的温室大棚设施花卉生产
加快温室大棚设施花卉栽培的机械化建设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温室大棚设施栽培中的光、温、水、土、肥等调控的机械化程度将得到提高,尤其是基质栽培技术、自动喷灌技术,研制出适当的温室大棚覆盖材料,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最佳光能,将花卉生长的基本要素掌控好,从而获得高效益。进一步研制从花卉播种、上盆、移栽、采收、保鲜、包装、运输等一系列机械设备,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产品品质,大力发展推广适于广州地区的节能环保型花卉请洁生产模式增加农机补贴的力度和广度,提高花卉产业的设施化水平。
加强对专用基质、肥料的开发应用
目前,国产基质鱼龙混杂,质量不稳定,花卉专用肥料品种单一。难以满足生产需要,应加强花卉专用基质的研究开发工作,研制出适合不同花卉品种,不同生产期需要的花卉专用花卉专用基质、肥料,替代昂贵的进口花卉专用基质、肥料,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加大对温室大棚设施栽培新品种培育的投入力度
花卉新品种是花卉业的"芯片”,是花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品的出口面对着国外的技术壁垒和产权壁垒,企业要发展,产品要出口,必然面对知识产权的问题,因此,政府职能部门和广大的花卉业从业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产权意识、品牌意识和良种保护意识。发挥各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的科技人才优势,充分利用我市乃至我国的丰富野生花卉资源,引育结合栽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品种,特别是适合广州气候、栽培设施条件的花卉品种,增强发展后劲。
大力推广花卉标准化栽培技术
建立花卉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实施主栽花卉品种的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温室大棚栽培设施和栽培技术。建立花卉技术推广体系。花卉主产区的农技部门要调整人才结构,安排一定的科技力量从事花卉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以上由北方温室大棚建设网总结、发布,问题、建议仅供参考。
(作者:柯宣东,陈勖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