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温室大棚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是系统能量流动、物质流动和价值流动不合理所致。其原因,固然有技术研究和推广上的不足,但与我国在温室大棚系统研究方面的严重滞后也密切相关,尤其是将温室大棚作为一个系统,在研究作物生长与温室大棚环境的关系、温室大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基础上,研究整体功能的发挥与温室大棚结构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还少有报道。实质上,温室大棚生态经济系统的能量转化、物质循环与价值增值等基本功能与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突出地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不同温室大棚结构可以达到相同的功能
温室大棚生产就是通过现代化农业工程和机械技术改变自然环境,为植物生产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和气等环境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增进土地因素生产潜力,增进光热资源利用率,提高初级生产力。虽然,不同结构的温室大棚改造环境因子的方式不同,但都能不同程度地调控作物生长环境。如同样是为了提高冬季保温性能,现代化温室大棚可以通过锅炉热水管道、燃油炉和热风机,等加温设备来达到适宜的环境温度,而单栋塑料大棚则可以通过增加中小棚和保温幕,采用多层覆盖的方式来实现。
图:不同结构的连栋温室大棚和单屋面日光温室大棚
同种温室大棚结构可以有不同的功能
农作物生产受到的不利环境因素影响来自多方面,所以人们要利用同种结构达到不同功能,如单栋塑料大棚,在冬天起到保温作用,主要用于喜温蔬菜的生产;而在夏天将321、裙围揭开后可用于防止台风暴雨的侵袭,若在上覆盖遮阳网就形成了遮阴棚,用于夏季叶菜生产;在大棚外覆盖防虫网则形成了清洁蔬菜的生产场所。因此,要利用温室大棚条件,把环境调控到植物适宜生长的范围,使之周年都能用于农业生产,克服农业生产的强烈的季节性。
温室大棚生态园
温室大棚物理结构越复杂,则功能越完善
各种类型温室大棚内环境调控结构差别很大,导致环境调控能力相差很大。一般地,塑料大棚没有主动的增温和降温设施,只能进行简单保温降温,对极端温度天气却无能为力。而在现代化程度高的智能化温室大棚则配备有主动调节的设施,所有环境因子(如室内温、光、气、湿、热和营养液养分状况等)的监测、传感及调节都由计算机综合管理和自动控制。有的系统还可对生物体质量、大小和形态进行非接触式和非破坏性监测,从而根据生长信息对温室大棚环境进行动态综合控制。温室大棚环境调控系统的结构越复杂,可控制的因素也越多,控制程度就越高,可选择的调控策略就越科学,因而产量越高。
生物结构与温室大棚功能相互影响
温室大棚生产的目的是获得高产和高效益。其中,作物种类和品种选择、播栽期的确定、茬口安排的方式等生物结构因素直接影响着系统的生物量产出和农产品的上市期等,从而影响能量流和价值流等功能。同时,温室大棚的生物结构受到物理结构的影响,如简易的塑料大棚,没有加温和降温设施,只能进行春提前、秋延后等超季节栽培。而随着温室大棚的进化,在现代化自控温室大棚中可以进行周年的反季节栽培,长季节、高产量的黄瓜和番茄等周年栽培的温室大棚专用品种也应运而生。因此,温室大棚物理结构的变化导致生物结构的变化,而生物结构的优化更带来了温室大棚功能的改善。
(作者:瑞雪 北方温室大棚建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