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温度有昼夜周期性变化,温室大棚内也是一样。一般,作物在夜间生长比白天快,这是由于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养料积累后供给夜间细胞生长和新细胞的形成,这种因昼夜变化影响到生长反应的情况即所谓温周期现象。温度的节律性变化对作物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对作物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产量及品质均起着重要作用。
蔬菜温室大棚内生长的番茄
温周期能促进种子萌发。对于大多数作物,在周期性变温作用下种子发芽率能提高。这是因为降温作用能增加氧在细胞中的溶解度,改善萌芽透气条件。此外,温度交替变化可提髙细胞的透性,从而促进发芽。
在影响果菜花芽分化的环境因子中,温度是主要的。温度不仅影响花芽分化的时期,而且影响开花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影响果实的数量和质量。花芽分化和结实都要求夜温比日温低一些,如果夜温比日温高,花芽分化延迟,花也容易脱落。这是因为夜间髙温妨碍雄蕊的正常生理机能及花粉的发芽,花粉生长不良, 花粉中淀粉含量减少,最后引起子房的枯萎。不同种类的花卉,开花所需要的温度不同。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一年生花卉,如牵牛、鸡冠花、半枝莲、凤仙花等,它们的开花温度需在2530℃之间;而原产温带地区的二年生秋播花卉, 开花的适宜温度为515℃;虞美人、花菱草、金鱼草、蜀葵等开花所需的温度则以1525℃为宜;秋菊开花所需温度以1016℃为宜。
温室内生长的花卉和蔬菜
温度的日变化还影响温室大棚内作物产品质量。比如草莓形成甜味和颜色要求较高温度,而形成特有的气味时则要求温度较低,这种对高温和低温的不同要求恰恰通过温周期得以满足。在温度和光照的综合作用下,日温差较大有利于白天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和减少夜间呼吸作用消耗,所以在日温差较大的地区瓜果谷物往往高产优质。不过,温度日较差并非越大越好,大多数作物以8℃为宜,如温差过大,无论白天温度过高或夜间温度过低均不利于作物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