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在蔬菜温室大棚这种高温、高湿、经常使用化肥农药的环境中工作,对蔬菜温室大棚种植户身体免疫功能会有什么影响,为了了解清楚,我们进行了本次调查。
调查对象:
我们对内蒙古包头市古城湾乡某村蔬菜温室大棚按东、西、南、北、中方位进行划分,并在每一方位随机选择一个蔬菜温室大棚作为监测点,同时在居民生活区按东、西、中设立3个采样点作为对照。
选择该村从事蔬菜温室大棚作业1年以上并且平均每天在蔬菜温室大棚内工作>7小时的120名人员作为观察组,男性47人,女性73人, 平均年龄(42.4±8.1)岁。同时选择本村不从事蔬菜温室大棚作业的人员115人作为对照组,男性44人,女性71人,平均年龄(40.5±7.9)岁。对近期出现感冒、咳嗽、气促和有心肺功能疾患者予以排除。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人员年龄、性别均衡性好,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化验方法:
1、作业环境监测分别在冬、春季对蔬菜温室大棚内环境进行监测(冬季监测为样品1,春季为样品2)。用意大利哈纳携带式微电脑多用风速仪测定蔬菜温室大棚内温度、湿度,用CO-2型一氧化碳测定仪测定C0浓度,A4800A型气相色谱仪(北京东西电子仪器厂生产)测定敌敌畏的含量,采用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测定二氧化硫浓度,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测定二氧化氮浓度。
2、体检方法询问受检者的一般情况、职业史、既往史等,进行内科常规体检。
3、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测定抽取调查对象空腹血样,离心后吸取血清,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IgG、IgA、IgM和补体C3的含量,以g/L表示。
4、细胞免疫水平的测定选择广州生产的植物血凝素(PHA),用生理盐水稀释至浓度为16%,皮下注射0.1ml,48小时后观察红斑直径的大小(直径越大,细胞免疫水平越高),超过5mm为阳性结果。
5、统计方法所得结果使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
调查分析、化验结果
1、环境监测结果
蔬菜温室大棚环境中平均温度为29.5℃(26.0-40.0°C),平均相对湿度91.5%(89.0%-94.0%),室内外温差2.5℃(1.2- 6.4℃)。蔬菜温室大棚空气中CO、SCb、NOz的浓度未见超标,敌敌畏(DDVP)超标39倍,见表1。
2、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测定结果
为排除性别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层分析。结果表明,不论男性和女性,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M和补体C3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
3、细胞免疫水平的测定
观察组男性植物血凝素阳性率为51.6%,对照组为75.7%;观察组女性植物血凝素阳性率为48.6%,对照组为72.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北方温室大棚建设网总结:
蔬菜温室大棚作业已成为我国农村及城郊种植蔬菜的主要方式,但温室大棚生产的环境条件有别于露地,其空间小,空气流通差,温度高、湿度大。同时蔬菜温室大棚还不同于其他的高温作业环境,因为蔬菜温室大棚内蔬菜的种植要使用大量的农药,在封闭的塑料大棚中,农药不易扩散和挥发,空气中农药浓度高,危害作业人员的健康,室内高温髙湿的环境条件更增加了农药污染的严重性。本次研究发现蔬菜温室大棚内主要的有害因素是高温、高湿,有机磷农药敌敌畏含量高,而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浓度较低,未超过生产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引起机体免疫水平改变的原因很多,但关于蔬菜温室大棚作业环境对从业人员免疫水平的影响未见报道。机体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受外界微生物和有毒物质刺激产生变化,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可发生数量和结构的变化。本次研究发现,从事蔬菜温室大棚作业人员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M的含量显著降低,补体C3的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说明从事蔬菜温室大棚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作业人员免疫水平的下降。根据本研究结果,造成蔬菜温室大棚从业人员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可能与蔬菜温室大棚内存在的异常气象条件和高浓度的敌敌畏有关,加上在冬春季蔬菜温室大棚内外温差大,易造成从业人员上呼吸道感染而影响免疫功能。
植物血凝素试验是一种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测定机体细胞免疫水平较为敏感的指标,观察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也表明长期在蔬菜温室大棚内劳动,不断接触和吸收各种有害因素,会导致接触者细胞免疫功能下降。
综上所述,要切实加强蔬菜温室大棚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工作,除了常规的检査外,应将免疫功能列为检査的项目。
(作者:王素华 内蒙古 包头医学院预防医学系 主要从事职业流行病学研究)